作者丨周峰
编辑丨白瑞
今天凌晨不止有双11,还有苹果的“月更”发布会。
尽管在发布会前,苹果依然保持神秘的作风,但考虑到iPhone、iPad、Apple Watch三条苹果最重要的硬件产品线都已经在2020年公布了最新一代产品,谜底只能指向年中苹果在WWDC上的承诺:正式发布ARM架构的Mac电脑产品。
另外,鉴于这次发布会的主题是乔布斯在发布重磅产品前的口头禅“One More Thing”,也有媒体认为智能化可穿戴设备和消费级物联网产品更能对得起这次发布会的主题。
不过,如果你在0点过后扛不住计算优惠券的疲劳,清空购物车后倒头就睡了的话,也不用担心错过什么。
因为这次发布会,真的就是“One More Thing”:苹果正式推出ARM架构的自研桌面计算芯片,以及搭载自研芯片的三款全新Mac电脑:Macbook Air、Mac mini和13英寸的Macbook Pro。
更何况这次发布会,官方连中文字幕都没有准备。
自研芯片到底有多强悍
和广为猜测的不同,苹果没有沿用移动端芯片使用的A系列名称,而是将首款桌面计算芯片命名为M1。和我们常见的桌面计算芯片不一样的是,M1将CPU、GPU、NPU等芯片元件集成在了一起。
事实上,这种高度集成的芯片早就应用在了iPhone、iPad等移动端产品上。尽管名称不同,你仍然可以把M1看成是iPhone 12系列上使用的A14芯片的加强升级版。
相较后者而言,M1的晶体管数量更多,达到160亿个。另外,A14的高性能和高能效CPU核心结合的方案,也被原封不动地搬到了M1上。
只不过M1在A14的6核心CPU基础上,增加了两个高效能核心。此外,M1的GPU核心数量也增加到了8个,是A14的两倍。
和A14一样,M1也在芯片中封装了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这让ARM架构的Mac像iPhone和iPad一样,有了本地运行机器学习算法的能力。
实际上,用人工智能技术增强计算体验,在手机产品上早已得到了验证。抛开苹果的产品不说,华为的旗舰系列手机采用的麒麟芯片就是这方面的翘楚。
和往常一样,苹果没有透露M1芯片的具体性能数值,而是以模糊的提升xx倍来宣传产品优势。
这也让我们无法根据发布会信息推断出M1和英特尔架构芯片之间的优劣。而在实际上,因为NPU的加入,这也无从比较。
苹果公开的比较数据是能耗比。从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M1芯片在10W能耗下,CPU计算性能达到了PC芯片的2倍。此外,M1芯片也能压榨出更多的每瓦GPU性能。
当然,用实际使用体验说话是苹果的拿手好戏。从发布会上的演示效果来看,使用M1的Macbook笔记本电脑可以像iPad一样,在从折叠状态打开的同时,从睡眠中唤醒。相对于以往的笔记本电脑而言,这种体验的速度已经相当快了。
能效比优势还体现在了续航时间上。在这次发布会上一同发布的Macbook Air,不仅因为芯片能耗下降取消了散热风扇,续航时间更是提升到了可以无线浏览网页15个小时,播放视频18个小时的水平。
更加强调性能的Macbook Pro保留了散热风扇,但续航时间更胜一筹:网页浏览和视频播放的续航时间分别达到了17和20个小时。
除了硬件,苹果还会在11月12日正式提供新一代MacOS操作系统Big Sur的更新。新系统在今年WWDC上就已经揭开过面纱,整体界面和设计语言都在向iOS和iPadOS靠拢。
目前,Big Sur已经完成了对M1芯片的适配,苹果所有的第一方应用也都针对新的芯片架构做过优化。
另外,包括Omni出品的办公效率软件、Adobe的Lightroom等第三方软件也会针对M1芯片推出兼容英特尔和ARM架构的全局应用。
不过有意思的是,发布会展示的案例当中,并没有微软Office的身影,而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力软件Photoshop,也要等到明年才会适配上新架构的Mac。
至于没有完成优化和适配的应用,苹果增加了Rosetta 2来兜底。原理上看,Rosetta可以将旧架构系统上使用的程序编译给新架构使用。
不过这对用户而言并不太重要,苹果表示Rosetta 2不会影响太多用户体验,甚至在某些需要GPU参与运算的渲染工具、3D游戏上,软件编译后的运行效果比之前在英特尔平台上还要好。
新架构下的Mac可以运行iPhone和iPad上的应用,这对苹果来说意义重大。虽然华为、小米的多屏协同也可以实现类似的操作,但从处理器到操作系统,都是运行在不同平台上,效率难免大打折扣。
况且苹果还有丰富的移动端应用生态支持,可以预见这会将苹果移动端和桌面端整合向前推进一大步。
接下来的产品发布环节亮点不算太多。除了新Mac mini的外壳从黑色恢复成了银色之外,苹果的三台新电脑外观都和现有产品相差不大。得益于M1的支持,Mac mini和Macbook Pro都更新了Thunderbot/USB4.0接口。
三款新发布的Mac mini、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售价分别是699美元、999美元和1299美元起。美国市场今天开始接受预定,将会在下周正式销售。
根据苹果官网信息,三款产品在中国的售价则分别从5299元、7999元和9999元起步,国内销售日期仍然待定。
发布会还保留了一个彩蛋。在库克向观众们告别并祝福平安后,苹果又把“PC Guy”请了出来——这还是在上一次苹果更换架构时,出现在广告里的虚拟人物。当时,苹果将Mac和PC拟人化,用喜剧小品的形式来宣传Mac的优点。
从台词到配乐,彩蛋都保留了当年的味道。PC在屏幕前表示“我还能战”,但在原地奔跑了没几步后就气喘吁吁,走出画面去“充电”了。
补刀英特尔
苹果这个彩蛋与其说是贩卖情怀,不如说是补刀英特尔。毕竟,在微软业务中心转向云计算和云服务后,没有谁能比英特尔更能代表PC了。
更何况从发布会来看,换用自研芯片的Mac电脑,在流畅性体验有所提升的前提下,续航就已经接近到了英特尔芯片型号的两倍。
第一代Macintosh计算机。图片来源:苹果官方
而且得益于低功耗,苹果又重新搬出了“祖传技能”无风扇散热。之所以“祖传”,是因为这种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1984年苹果的第一代Macintosh。
当时乔布斯为了实现电脑用户不被噪音干扰的体验,偏执地去掉了电脑里的散热风扇。也正因如此,初代Macintosh的性能因为芯片发热大大降低。
时隔多年之后,12英寸Macbook重蹈复辙,但这次的“锅”不在苹果身上。
12英寸Macbook采用了英特尔酷睿M系列处理器,号称可以在5瓦低功耗环境下实现桌面级的运算效率。但从产品发布后收获的评价来看,这款芯片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
2015年发布的12英寸Macbook,苹果原本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定义下一代笔记本电脑。图片来源:网络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慢。虽然是2015年发布的芯片,但在总体性能上看,酷睿M处理器的运算速度甚至比不上前一代的处理器。原因是为了保证无风扇设计的散热,芯片被人为设置了性能上限。
同系列的芯片也使用在2018年的Macbook Air上。不过这次,苹果又把散热风扇装了回来。
其实不止苹果,在上了酷睿M可以无风扇散热的“当”之后,惠普也给使用同样芯片的平板电脑上加了个小风扇。
2019年,或许是因为芯片能效实在无法满足需求,苹果最终停止了12英寸Macbook产品线。
对于苹果而言,这着实遗憾。因为这款产品在诞生时原本肩负重任,要为苹果定义下一代桌面计算方向的。
2005年,苹果宣布牵手英特尔,将电脑产品芯片架构从PowerPC迁移至英特尔x86。图片来源:网络
时间拨回到15年前,苹果选择英特尔取代PowerPC时,也有部分原因是PowerPC的性能要求无法满足苹果的需求。在当时,换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的iMac,运算速度比最后一代的PowerPC架构iMac快了2到3倍。
15年后,同样的原因又轮回到了英特尔身上。在目前,英特尔陷入了摩尔定律停滞的窘境,多年卡在14nm制程没有进展。
在移动端芯片,甚至AMD这样的竞争对手都已经将制程工艺提升到7nm以内的大环境下,英特尔似乎已经是落后的代名词了。
性能之外的考量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性能并不是苹果选择处理器架构时的唯一原因。苹果历史上的三次芯片架构调整,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都和市场竞争有关。
1991年,苹果联合IBM和摩托罗拉组建Power架构联盟,对抗微软和英特尔。图片来源:网络
第一次,是从摩托罗拉68000迁移至PowerPC,背后是苹果、IBM、摩托罗拉三个PC大战失意者组成的AIM商业联盟,其目的是遏制微软和英特尔联手的Wintel PC发展。
第二次,放弃PowerPC,选择英特尔,背后是遏制Wintel失败后联盟内部的裂痕,以及乔布斯希望争夺更多PC市场份额的野心。
彼时苹果的主力产品仍然需要和Windows PC阵营厮杀。选用和对手相同的处理器架构,允许用户安装对手的操作系统,降低开发者跨平台开发难度,无疑意味着苹果多了一条渗透敌方的途径。
英特尔芯片时代的Macbook Air,整整定义了未来10年笔记本电脑的发展方向。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苹果也成了英特尔新技术的绝佳试验场。在随后的十多年里,我们看到了Macbook Air开创轻薄本先河,Macbook Pro成为超级本标杆。苹果从市场弱势地位成功转型成为行业领袖,几乎定义了笔记本电脑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次,也就是苹果今天决心向ARM架构转变的时候,桌面计算在市场上早已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苹果今天绝大部分的营收和利润,都来自于移动设备和移动设备周边的生态系统。战略重心因而也都集中到了iPhone和iPad上。
在这种环境下,Mac的生态和苹果其他产品出现了巨大的割裂,也成为苹果硬件生态中的体验短板。尽快弥合裂痕,重新统一生态成了苹果在战略上的当务之急。
实际上,统一生态的尝试从2014年就已经开始了。当年苹果更新的操作系统Mac OS X Yosemite取消掉了“传统”的拟物化设计,和iOS一样,图标和界面变得更加扁平化。
MacOS Big Sur 图片来源:苹果官方
这个趋势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苹果也在逐步将更细节的部分做到与移动端统一。如果你留意过今年WWDC的发布会,你会发现新系统的控制中心已经变得和iOS一模一样。
另外,苹果在2019年WWDC上,就开启了名为Project Catalyst的计划,可以让开发者把iPad应用快速部署到Mac上来。从今天往回看,这更像是为了向ARM平台迁移开发者生态做的准备。
实际上,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消费者还是开发者,苹果都是整合生态的好手。从iPhone 4开始,苹果开始在ARM架构的基础上发力自研芯片,到今天为止,已经积累了10年。当自身生态需要弥补的时候,苹果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动用这些经验和成果。
只是底层技术的迁移难以像消费者产品那样,引起巨大的轰动。
发布会进行过程中,我们观察了苹果的股价波动:从发布会开始,到M1芯片发布结束,苹果的股价一路上升,但进入后续的产品发布环节后,股价就迅速回落到了发布会开始之前的水平。
发布会期间,苹果股价走势。图片来源:雅虎财经
不过最苦的还是英特尔的股东们:英特尔的股价从发布会一开始就进入雪崩状态,一直跌倒了收盘。
推荐阅读:精彩天津